欢迎访问深圳继续教育招生网!
  • 深圳自考专业介绍

学员心得

热门资讯

考试结果不理想 常赖”粗心” 真的是这样吗?

时间:2017-03-02 11:33 来源:深圳继续教育招生网 作者:admin 点击:

不少考生在考试结果出来后,对于结果的不理想,第一个想于的原因或者把原因归结于"粗心",除了学生本身外,还有许多家长也总是说,我们家小孩要不是粗心,肯定考得很理想,那么事实呢,真的是因为粗心带来的不理想的成绩? 

我们应该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: 

一个跳水运动员要参加半年后的比赛,他了解了一下基本动作,也练了几次。有那么一两次很标准,有几次有失误,不过他认为自己比赛时就能做到。比赛很快到了,他站在跳台上很紧张,结果当然失误了。离开赛场时他说:“唉,我疏忽了,主要是太紧张了。”
  
听了这个故事,你第一感觉怎么想?估计你会喊起来:他练得太少了!当然会失误!甚至你会说,这个故事太荒谬了,运动员不会这样的!
 
所以当家长问我关于孩子粗心的问题时,我通常回答:没有粗心这回事。作业或者考试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练得太少了,基本概念不清楚,不够熟练,准确率低。
 
我们判断“粗心”的三个标准通常是:
 
“简单的,不该错的,考试错了;”
那就问问自己,熟练度足够吗?
 
“原本会做的,考试做错了;”
那就问问自己,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?
 
“审题错了,不是不会做。”
那再问问自己,准确率够吗?比如平时做题力求一遍作对吗?
 
我们常常认为,平时做过的,考试就能做出来
 
其实不是
 
熟练度:
 
所谓熟练度,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,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,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。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,并不一定全对。如果平时工作和这类的计算有关系,很可能做的又快又准;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,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。
一道题目,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,并且每次都在思考,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。
 
基本概念:
 
还有一些题目,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,因为平时做对过,只是考试错了。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-2次,有一个模糊的概念,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?之间的关联是什么?可以有哪些变化?并未深究。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,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素到的记忆存储,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。
 
所以考试订正时,这类题目,不妨再变形或者深究一下,这时会发现同学们又疑惑或者糊涂了。所以,学过,并不等于是学会,更不等于融会贯通。
 
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,表示确实理解了。通常在讲解过程中,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。
 
准确率:
 
成年人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发短信时,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,还是不断删除修改?这个也是准确率。如果平时做事力求“一遍做对”,“每遍都提升”,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。这需要投入和沉稳,还需要刻意自我要求,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。但凡觉得“没关系,以后还有机会”的事情,常常是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水准。
 
除此之外,准确率还和“做题量”以及“题目类型”有关。所以如果平时单元的作业100题总要错3-5题,考试的出错率基本会翻2-3倍。而概率因素导致平时错误率越高,考试时失分率越成倍增大。因为考试时题目的类型更加宽泛和变化多端。
 
好吧,我们再回到那位跳水运动员这儿----如果半年后他参加比赛,他现在就需要各项体能的训练,基本动作的反复练习--每次都要力求完美,整套动作也需要练得无比熟悉犹如本能,然后才有可能走上赛场。即使这样,也不是万无一失的。
 
所以"粗心"这种说法不太正确!放弃这个观点为自己不理想的成绩找借口,我们要从中找到真正的原因,制定训练的计划,获得真正的提升。



Copyright 深圳市继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2025274号-9
网站地图 | 关于我们
免责声明:本站信息均由深圳继续教育招生网整理发布,供考生参考浏览!信息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www.gd.gov.cn为准!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